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3的文章

【再一次初戀】(Camille Redouble)

圖片
  第三十八屆凱薩獎十三項提名影片。 【再一次初戀】的題材令人想到【回到未來】,更像是法國版的【佩姬蘇要出嫁】--四十幾歲的卡蜜兒是落魄的女演員,結婚二十幾年,卻因丈夫外遇而離婚,失意酗酒。在跨年慶祝的派對上不省人事,一覺醒來竟然回到十六歲的高中時代--但影片並未玩特效或找年輕的女主角來演十六歲的女主角,所有的人看到的都是年輕時的女主角。或許這是另類特效吧~!--卡蜜兒的 父母都還健在,而她又遇到猛烈追求她的前夫(同校同學)。

【驚悚大師:希區考克】:藝術人生

圖片
  說實話,除了【悲慘世界】,二月出的片都不會讓人特別想去看。或許因為安東尼‧霍普金斯在電影裡的造型,還有在戲院看過幾次【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預告片,讓我有種爛片的預感。 但我還是去了,而且很高興發現我錯了。 【希區考克】這部 99 分鐘的影片 ,是近期法國電影市場較具賣相的「 長 片競賽」裡,最短的一部,但遠非最爛的一部。 首先是導演沙夏‧潔瓦希 ( Sacha Gervasi ) 選擇了特殊的視角:身為名導演,希區考克拍過許多影評和票房皆告捷的影片,並開創不少新技術。為何只選擇他拍攝【驚魂記】的經過?他在這部片之前就已經是一位知名的電影大師。【驚魂記】有什麼特別?這部經典是如何誕生的?選擇從【驚魂記】切入,為 【希區考克】鋪上第一層懸疑氣氛。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2012)(2.17補充)

圖片
   【悲慘世界】是一部幸福的作品--當我看到開場那面在海中載浮載沉的藍白紅國旗 , 這個想法突然浮上心頭。

電視電影:【貝特‧莫里柔】(Berthe Morisot)

圖片
  藝術家的電影作品很少見,以女性藝術家為主題的電影作品更罕見。二月十六日法國第三台播出自製的電視電影【貝特‧莫里柔】,便是講述印象主義的先驅, 貝特‧莫里柔的故事。法國電視經常會推出時代劇,但往往不是很考究,演員的動作也不像當代人。

【機密真相】(Flight)

圖片
  外表光鮮的民航機駕駛,靠著高超飛行技術救了許多人的命,自己卻因為酗酒與吸毒面臨刑罰的危機。

湯姆霍伯接受費加洛報訪談

圖片
二月五日, 湯姆霍伯和安海瑟薇與艾迪瑞德梅,在香舍麗榭大道參加悲慘世界巴黎首演。   費加洛報:您讀了雨果的小說嗎? 湯姆霍伯: 在我想拍這部片之前,我沒讀過這本小說。二年半前,我先去看了(悲慘世界的)音樂劇。我跟很多倫敦長大的小孩一樣,是讀狄更斯長大的。狄更斯是我們的雨果。閱讀「悲慘世界」燃燒了我的靈魂。這是一本精采的小說。對我而言,雨果是一位真正的影人。他用一種很視覺的方式寫作,並且執著於細節。例如,當他談到街壘的學生時,他描述那條街精確的地理位置,咖啡館的確實位置,房子是什麼樣子。讀了小說之後,我腦海裡就有了電影從頭到尾的影像。

【悲慘世界】上映首日巴黎票房

圖片
  湯姆‧霍伯的【 悲慘世界 】在法國出現影評和觀眾相反的兩極化反應。 影評喝倒采,觀眾反應良好。上映第一天,巴黎票房輸給動畫片【 尖叫旅社】( Hotel  Transylvania -- 2260 人次, 18 份 拷貝)(註:這一天是星期三, 小孩不上課,很多家長會帶小孩去電影院)【機密真相】( Flight--1488 人次, 18 份 拷貝 ),位居第三( 1316 人次, 22 份 拷貝 )。

【亞果出任務】(Argo):好萊塢拯救美國

圖片
  電影一開場,德黑蘭美國大使館外,憤怒的伊朗革命軍喊得震天嘎響。大使館單薄的警力眼看 Hold 不住了,裡面的外交人員和員工還在討論該逃跑還是留下,人群一眨眼就衝進來,決定逃走的六個美國人躲到加拿大大使家中,其他留下的同胞全部淪為人質。

【林肯】(Lincoln)

圖片
  自【戰馬】後,史匹 柏再次以戰爭與歷史為題材拍攝了【林肯】。 如果說 【戰馬】的故事還算吸引人, 【林肯】簡直就是糟蹋了一個大好題材。整部片以林肯生命中最後四個月為重心,著墨於林肯如何通過憲法十三號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