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的另一邊】(Westen)

追求自由是人類的天性,但是當夢想中的天堂變成地獄,該如何是好?在進退兩難之間,該回頭,還是前進?

【圍牆的另一邊】根據尤莉亞法蘭克(Julia Franck2003年的原著小說【營火】(Lagerfeuer)改編,講述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尤莉亞法蘭克是猶太人,1970年生於前東柏林,1978年與母親由前東德遷移至西德,並於北德的一處小鄉村過著鄉村生活。法蘭克家先後經歷過納粹迫害與共產統治,這部小說亦具有家族傳記性質。

電影先描繪70年代末,奈莉一家三口幸福快樂的家庭生活;然而,好景不常,三年後,男主人在蘇俄宣告意外死亡。為了告別傷痛的回憶,奈莉懷抱開始新生活的希望,帶著兒子,透過管道,越過東德邊境,來到西德的緊急收容所。在東德檢查哨,她受到侮辱性的臨檢,沒想到在圍牆另一頭,奈莉仍然被迫接受脫衣搜身、粗暴健檢,以及沒完沒了的偵訊和行政程序……奈莉心目中的天堂頓成地獄,更令她無法接受的是,她以為早已去世的男友,有可能還活在世上,還是一名間諜!?在無法確認情報的處境下,奈莉不知該相信誰?是對她美貌砰然心動的美國官員約翰博德?還是曾經遭到史塔西(惡名昭彰的東德情報局)迫害的漢斯?聰明的奈莉利用了約翰的弱點,卻不知是否取得可信的資訊。漢斯向他們母子伸出援手,究竟是別有居心,還是真的出於一片善意?

在狹小、灰暗,又缺乏溫暖的陌生環境中,一種無以名狀的熟悉讓奈莉極度驚恐。那是在史塔西嚴密監視下,揮之不去的壓迫感。這種情形甚至比在東德時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法、英、美各國的情報人員無不想從中獲取一絲線索,而史塔西情報員更是無所不在。奈莉雖然終於獲准離開緊急收容所,但她的自由夢裡仍然殘存著幾個未解的問題;或許她一輩子都得不到解答。 

結果如何?【圍牆的另一邊】電影劇情很有發展的空間,奈莉前進西方時所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蔑視人權的待遇,頗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奈莉因為懷疑住處被情報單位入侵,不分青紅皂白丟棄突然出現在桌上花束的那一幕其實那是兒子買來討母親歡心的小禮物特別能突顯在極權統治下生活的悲哀。女主角喬迪絲翠貝爾(Jördis Triebel)美艷與冷峻艱鉅的容貌下,對現況流露著無奈但爭取到底的勇氣。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她的脆弱也是十足人性的展現;不人性的是那體制造成的怪物。

然而,看完【圍牆的另一邊】後,我也跟奈莉一樣帶著一些疑問離場:奈莉的蘇俄男友瓦西利到底是誰?他真的死了嗎?漢斯跑到奈莉家過聖誕夜,然後呢?導演Christian Schowochow發展了一些故事線,到頭來給人虎頭蛇尾的感覺,尤其片尾聖誕夜那段可說是典型的法國片結尾在一個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畫面停格,這是本片中我不太欣賞的地方。縱使如此,電影所描述的本事,確實有其歷史意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