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瑪吉莉塔】(Mia Madre)


台灣片商命名的邏輯有時令人匪夷所思。「Mia Madre」是義大利文,意為「我的母親」,所以原本的片名直譯就是【我的母親】。瑪吉莉塔(Margherita)是劇中女主角的名字,然而台灣片商卻下了【我的母親瑪吉莉塔】這種會誤導人的標題。片商大概是嫌【我的母親】片名過於平實,吸引不了多少眼球吧

話說回來,這部法國義大利聯合製片的電影,確實是一部平易近人的作品,從頭到尾沒有太多花招,配樂亦相當簡約。故事敘述導演瑪吉莉塔(瑪吉莉塔Margherita Buy)一邊拍攝影片,一邊看著母親在醫院中歩向死亡。瑪吉莉塔個性暴躁而憂心忡忡,她單方面決定與男友分手,不顧男友的挽回搬離同居的公寓,還要照顧青春期的女兒莉維亞,以及住院的母親艾達。

導演南尼莫瑞提(Nanni Moretti)就像伍迪艾倫,常常自導自演,這次也不例外,在片中飾演瑪吉莉塔的兄弟喬凡尼(Giovanni)。距離上次觀賞南尼莫瑞提的電影【兒子的房間】,已經有14年的時間,我覺得莫瑞提外表沒什麼變化,但他在劇中給人聽天由命的感覺,面對生離死別,顯得十分悲傷。事實上,莫瑞提的母親正是在拍攝【落跑教宗】(Habemus Papam)期間去世的,因此【我的母親】多少有些自傳性質,比較特別的是,莫瑞提這次選擇一位女性擔任自己的代言人。瑪吉莉塔拍攝的工運電影,也反映了莫瑞提本身的政治傾向。

【我的母親】令人想起2001年的【兒子的房間】(La Stanza del figlio),南尼莫瑞提的作品,但沒有【兒子的房間】那樣深沈的悔恨和強烈的情緒。影片在混亂的片場與醫院沉重而壓抑的情緒中擺蕩,時而插入一些幻想式的場景。這其中最有趣的是義裔美國演員約翰特托羅(John Turturro)所飾演的美國明星巴瑞哈金斯(Barry Huggins),所有他出現的情節都相當逗趣,緩和了影片悲傷嚴肅的氣氛,調整影片節奏。我不懂義大利文,但是我發現他在「戲外」說的義大利文都十分生動,例如在瑪吉莉塔接機的途中,他開玩笑要跟她上床,或是將頭探出車窗用義大利文大喊,而他在唸台詞時,義大利文頻頻出搥,弄得瑪吉莉塔快要崩潰,最後他自己也抓狂,髒字連連。他在戲中戲的台詞,相對於對手戲的義大利演員,就生硬得多。另一個滑稽的場景是他在攝影車上的情節,由於他「駕駛」時手不斷左右搖擺,瑪吉莉塔覺得缺乏可信度,就要他真的在路上開車,但是他的視野完全被燈光和攝影機擋住,動作表情更不自然,最後瑪吉莉塔又是一番破口大罵。雖然約翰特托羅出現的場景很搞笑,但他所扮演的工廠老闆可是邪惡資本家的象徵,準備大規模裁員。他收放自如的演技,為影片帶來適當的調劑和呼吸的空間。

瑪吉莉塔公私分明,不在片場談私事,聽到母親的消息時,盡力在片場保持鎮定,但最終片場和醫院都是一團糟。這也顯示,導演的生活與電影,其實已經密不可分,也無法區分。莫瑞提透過瑪吉莉塔對演員的要求自嘲,因為她總是要求演員「站在自己角色的旁邊」,但又坦承自己也不明白其中意義。這似乎可解讀為演員應深入角色內心,同時又保持一定客觀的距離。

做為一位資深影人,莫瑞提的多產和作品的質量,使他的作品可以像伍迪艾倫那樣用釀酒年份來比擬。【我的母親】呈現一位影人在生活與藝術之間的奮鬥,但若要說是偉大的作品,份量還差了些。依我之見,2015年的莫瑞提,大約定位在中間位置,是一部中上之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