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蝶漫舞】(Black Butterflies)

Black Butterflies  

【黑蝶漫舞】講的是南非女詩人英格麗‧瓊寇(Ingrid Jonker, 1933-1965的故事,由荷蘭女演員卡莉絲‧范‧胡頓(Carice Van Houten)飾演。

一開場,年幼的英格麗和安娜迎接來接她們回家的生父,英格麗顯然不認得他,問他該如何稱呼?接著場景跳到成年英格麗差點溺水的畫面。她高聲呼救,幸虧一名男子將她拉出灣流,救了她的命;她的救命恩人正巧是大她二十歲的作家傑克‧考普(Jack Cope, 1913-1991)。當時英格麗剛離開先生彼得‧凡特(Pieter Venter,傑克正在辦離婚,兩人感情迅速增溫,很快共赴同居。

Black Butterflies 2    
而就是在這裡,開始了令人嘆息的老調:英格麗放縱的性態度和需索無度的性需求,使她永遠不可能成為忠貞的伴侶。在她的眼裡,靈與肉是分家的。她愛傑克,但是她要睡誰,傑克管不著。很快地,傑克就受不了和英格麗同居的生活,決定離開她幾個月。此時,她發現自己懷了他的孩子,卻說不出口,自己私下找密醫墮掉了孩子。一次,兩次。她和身邊所有男人都有過一腿,同時越來越失去了愛人的能力。
Black Butterflies 3  

英格麗的父親再娶,她和姊姊在母親去世後被父親接回照顧,在父親和阿姨的家中,兩姊妹形同局外人,導致英格麗和父親一生衝突不斷。再加上英格麗無拘無束的自由派風格,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態度,一再和她父親的官僚立場槓上。她曾希望父親對她的才華多少有所肯定,然而她父親對她的作品和成就完全不屑一顧。

令我開始對老調的劇情改觀,是英格麗的文字。英格麗‧瓊寇何以為英格麗‧瓊寇?險峻的岩岸,最能激起美麗的浪花,但人不是水做的,經不起一再又一再的撞擊。多少作家、藝術家過度燃燒了生命的能量,而讓世人面對他們的遺作,起了天妒英才的慨嘆。若沒有她擲地有聲的文字,英格麗的私生活只是無關緊要的細節。然而,在那個種族隔離的年代,英格麗親眼目睹的一場悲劇,促成她寫出傳世詩篇【死在尼揚加的孩子】:


The Child that died at Nyanga

死在尼揚加的孩子


The child is not dead  那孩子沒

The child lifts his fist against his mother  那孩子對吶喊著非洲的母親

Who shouts Afrika! shouts the breath   揮拳相向

Of freedom and the veld 他吶喊著自由與石楠花的氣味

In the shanty-towns of the cordoned heart 從四面的特區深處



The child lifts his fist against his father 那孩子在新時代的隊伍中

In the march of the generations 對吶喊著非洲的父親

Who are shouting Afrika! shout the breath 揮拳相向

Of righteousness and blood 他吶喊著正義與血腥

In the streets of his embattled pride 在驕傲的武裝街頭。



The child is not dead 那個孩子沒有死

Not at Langa nor at Nyanga 沒死在蘭加沒死在尼楊加大屠殺

Nor at Orlando nor at Sharpeville 沒死在奧蘭多也沒死在夏普威爾

Nor at the police station at Philippi 更沒死在绯力比的警察局

Where he lies with a bullet through his head 即使他頭部重彈倒臥在地



The child is the shadow of the soldiers 那個孩子是士兵的陰影

On guard with their rifles saracens and batons 手執撒拉遜槍和警棍站崗

The child is present at all assemblies and legislation 那孩子出現在所有集會和法律中

The child peers through the windows of houses and into the hearts of mothers 那孩子望穿窗戶,望進母親們的心中

This child who just longed to play in the sun at Nyanga is everywhere 那個孩子只想在尼楊加的艷陽下玩耍

The child grown into a man treks on through all Africa 那個孩子本該茁壯成人踏遍全非洲


The child grown into a giant journey over the whole world 那個孩子可以長大旅程環遊全世界

Carrying no pass 無須任何通行證


這首詩篇後來由曼德拉在1994年以首屆民選黑人總統的身份,召開第一屆民主會議時引述。

Black Butterflies 3  

至於傑克,他雖然沒有和英格麗共結連理,但是一直以某種方式守護著她。當英格麗進出精神病院,陷入憂鬱沮喪的時刻,是他守在床邊;當她面無表情訴說墮胎的經過,他在旁邊流下痛心的眼淚;當她從歐洲歸國,他給了她一個滿是疼惜的擁抱。當英格麗冒雨將贏得的文學獎題贈給他,她用一首惠特曼的詩向他道別:

If we go anywhere we'll go together to meet what happens,無論去向,我們一起迎戰未知
May-be we'll be better off and blither, and learn something,也許會更好,當然,會更懂事
May-be it is yourself now really ushering me to the true songs, (who knows?) 說不定是你帶我,領略詩歌真義(誰知道?)
May-be it is you the mortal knob really undoing, turning--so now finally,說不定是凡夫如你,在毀滅反覆
Farewell good-bye, and farewell my love而今現在,終能永別,再會吾愛

這位向來以文字作為表達手段的詩人,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仍然選擇以詩明志;不論是詩人和作家之間,或是一個女人和她始終牽掛的男人之間。傑克在海裡救了她,然而她最終還是在海裡了結自己的生命。

Black Butterflies 4  

英格麗死後,所有文件和作品、版權均歸傑克管理。

英格麗和她同時代的美國詩人希維亞‧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一樣,一生波瀾壯闊。她們同樣都是才華洋溢的女性,都在愛情中受挫,也同樣和父親/父親形象有著衝突糾葛的關係。她們數度進出精神病院,最後,也都選擇了自殺這條路。英格麗‧瓊寇投海自溺時,得年三十二歲,普拉斯開瓦斯自盡三十一歲。英格麗‧瓊寇因而被稱為是南非的希維亞‧普拉斯。

Ingrid Jonker 

ingrid-jonker-paula-van-der-oest-L-8e9RIr  
Ingrid Jonker

【黑蝶漫舞】的前半部不痛不癢,但是到了後半部,放縱的性愛關係逐漸轉變為奔放的文采與挫敗的生命之間,互相拉扯又相輔相成的糾纏,最終以生命的消逝做結。黑人小孩被槍殺的畫面,縈繞在英格麗腦海裡,淬煉出擲地有聲的文字。英格麗一生跌宕起伏,數度與神擦身而過;死亡的沈重,逼使她面對生命的意義,也讓這部乍看不起眼的文藝電影,起了意想不到的後座力。


拙琴,26/04/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