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Demain)




看過了頗受好評,充滿希望的紀錄片【明天】,決定直接借用【電視全覽】(Télérama)的影評,翻譯如下

大銀幕上的環保片,我們長久以來看到的都是災難式觀點大聲疾呼和令人罪惡感高漲的論述。由女演員兼導演梅蘭妮•羅宏(Mélanie Laurent)與西席•狄翁(Cyril Dion— Colibris運動的共同發起人(與Pierre Rabhi一起)Kaizen雜誌創辦人共同創作的【明天】,則反其道而行。

除了因目睹悲劇頻繁出現而滋生的無力感之外資源短缺、生態系統危機、氣候暖化的禍害……這一次,重點是再次賦予希望,提供靈感,在心中散播種子,因為「世界各地都有解決方法」。男人女人法國人、芬蘭人、美國人或印度人,創造當地貨幣、社區花園、合作社、新型民主政治或善意教育。他們證明了,每個人在社會改變中都有一席之地。【明天】(部份)由KissKissBankBank參與式平台資助,帶領我們發現這些迷你烏托邦。
略過影片有時惱人的廣告美學不談,言語的效率勝於一切。片中共分成五章:如果我們再造食物、能源、經濟、民主、教育,那會如何?成千上萬像散落的拼圖一樣的計畫具體成型,讓人相信這是可行的。此外還有那些「演員」:沒有優秀的角色,就沒有優秀的紀錄片。其中,羅伯•霍普金斯(Rob Hopkins)以既敏銳又積極的幽默和精神令人折服。2006年,這位永續生活設計permaculture教授在英國南部的托特尼斯Totnes)發起「過渡城市」Villes en transition運動,讓該市居民了解石油產量頂峰問題,並在當地組織邁向另一個能源與經濟時代的蛻變。

對於吸吮成長意識形態的公民來說,這樣的「過渡」是某種解毒。今天,超過五十個國家都有它的足跡,透過在地商議、微型革命和微型政治,散播新的樂觀,讓人們能夠遠離雷達前進……整部影片從頭至尾瀰漫著這麼多「我們做得到!」

原作者Weronika Zarachowicz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