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橋】(Bridge of Spies)
有句話說:「大道至簡」。大師作品往往深入淺出,簡單明瞭,又能令人回味無窮。史匹柏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間諜橋】,不以特效見長,整部片的精華全看主角如何與各當事人談判,不由得歎服編劇的生花妙筆。編劇不是別人,正是有「黑色電影大師」之譽的柯恩兄弟。
本劇描述1957年美國律師詹姆斯•唐諾文(James B. Donovan,湯姆•漢克斯飾)擔任公設辯護律師,受命為被捕的蘇聯間諜魯道夫•阿貝爾(Rudolf Abel,馬克•勞倫斯飾)辯護,後又於1962年親自前往東德周旋,成功送阿貝爾回國,換回美國U2偵察機飛行員法蘭西斯•蓋瑞•鮑爾斯(Francis Gary
Powers,奧斯汀•史達威爾飾)。【間諜橋】的故事激起我對本尊們莫大的興趣,在網路上做了些功課後,發現片中那位貌不驚人的乾扁小老頭,其實大有來頭,阿貝爾真名是威廉•費舍爾,有「當代王牌間諜」之稱。他長達數十年的間諜生涯,就是拍片的絕佳題材,和【間諜橋】的故事相比,精采程度不遑多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查詢。
【間諜橋】的開場可說是電影的引言,呈現阿貝爾如何以畫家身分做為偽裝。他畫自畫像那一幕則是最明顯的隱喻了:究竟哪一個才是本尊?是畫像、照片,還是鏡中人?很顯然的,背對鏡頭的才是。阿貝爾不愧是間諜大師,不論是在地鐵被FBI追趕,或在家被逮捕時,他永遠保持泰山崩於前不改其色的從容,甚至還藉口清洗顏料時毀滅最關鍵的證據。
此時主角唐諾文才正式上場。唐諾文曾參與紐倫堡大審,本身是專門負責保險的律師。美國逮捕阿貝爾後,希望在檯面上給他一個公正的審判,事實上,美國人早就決定了阿貝爾的下場,連審判長都直言不諱。唐諾文雖勉為其難接下辯護工作,卻認真地一如往常盡力維護客戶權利與隱私。在那個一觸即發的冷戰年代,唐諾文依法辦理的積極做為,很快引來某些同胞的不諒解和攻擊。然而唐諾文不為所動,仍然一路上訴到最高法院,造成轟動。上訴駁回之後,唐諾文從人道精神與實用主義的觀點,力主保留阿貝爾一條小命,做為往後美國間諜遭遇同樣命運時的談判籌碼。
1960年,U2偵察機飛行員鮑爾斯被俘,由於美國一直否認U2偵察機的用途,這件事成為美國的奇恥大辱,也證明唐諾文當年留敵人一條生路,正是救自己一命的最佳伏筆。他受命前往東柏林交涉時,還堅持將原本不在救援計畫內的美國學生費德里•普萊爾(Frederic
Pryor,威爾•羅傑斯飾)併入協商範圍內。他這一著棋再次引來自家陣營的反對,然而他出奇制勝的策略最終告捷。這要歸功於他對國際局勢的成功判斷:阿貝爾是大咖,東德與蘇俄都要他,但是當東德知道美蘇已經達成協議,以阿貝爾換取鮑爾斯,便不願意再交出普萊爾,即使東德並未控訴普萊爾任何罪名。
那麼,最後唐諾文是如何讓東德乖乖照做呢?
答案是:利用東德附屬蘇俄的關係。
普萊爾雖然是在東德被捕,但東德實際上聽命於蘇俄。他運用身邊少得可憐的東德資源—一個精通英文的小職員—轉告東德代表:沒有普萊爾,美國就不放阿貝爾,到時請東德小老弟向蘇俄老大哥報告,後果自行負責。
這果然是一記妙招,正中東德要害,也說明了美國真正在意的對象還是只有蘇俄,東德只是一個不被美國承認的共產國家。事成之後,美方連跟負責的Vogel(在【竊聽風暴】、【黑皮書】演出的Sebastien Koch)都懶得握手。
至於阿貝爾呢?他仍維持一貫的雲淡風輕。在被問到被捕下獄、回去之後蘇聯當局是否會接受他?會擔心嗎?他總是瀟灑地回答:「有用嗎?」每次唐諾文都啞口無言。阿貝爾不愧非等閒之輩,而唐諾文對當事者的關心,也透露出他首先將對方視為一個「人」而非「敵人」。
【間諜橋】雖行雲流水,緊張刺激,卻也並非毫無缺點。然而瑕不掩瑜,尤其湯姆•漢克斯討人喜歡的演出,馬克•勞倫斯從容不迫的大將風範,幾個德國配角也都是一時之選,足以使本片名列年度佳片之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