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情,敵】(The Aftermath)

圖片
【情,敵】的故事設定在二次大戰後的1946年。英國上校路易斯摩根帶著妻子瑞秋來到 舉目瘡痍的德國漢堡。出於憐憫之心,路易斯決定讓他們新家的前任屋主史蒂芬魯伯特 和他女兒,繼續住在閣樓。否則,他們得住到當時生活條件欠佳的德國區。 瑞秋對此非常不自在,而路易斯沒有時間關心妻子的心情。隨著劇情開展,觀眾了解這 對夫妻之間有著未癒合的傷痛--兒子在戰火中夭折。前任屋主史蒂芬與女兒芙烈達同樣 在戰火中失去了親人--史蒂芬的太太克勞蒂亞。 對我來說,這部片的背景讓我立刻想到法國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沈默如海】(Le Silence de la mer) :二戰初期,一位德國軍官住進一對法國老人與他姪女的家中,他試圖打破他們刻意的沈默, 也用隱晦的方式透露出對姪女的好感,但終究無法突破兩國人民之間那道無形的牆。 也因此,在我知道綺拉奈特莉會在片中背叛傑森克拉克的時候,我反而是一直在等著看 他們要怎樣把這齣戲演出深味來? 我認為,這部改編自瑞迪安布魯克2013年同名小說的電影,有一點過於容易期待。故事 的設定,讓瑞秋的出軌合理化,這可以理解,但因為這樣就要離開先生開始新生活,然 後當先生給了她所期待的交心懺悔後,這就讓她與史蒂芬之間的感情顯得刻意,不夠牽 掛,所以很輕易的就拋開。那跟史蒂芬的這段算什麼呢?史蒂芬頓時有點像瑞秋在尚未 放下仇恨的敵國一個短暫安慰而已。 這部片確實有些場景拍得不錯,演員也都表演稱職,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沈默如海】 的深刻,那種敵國人民之間企圖友好的努力,還有不能說出的傾心,在戰爭隨時可能奪命的時 刻,不同的價值觀固然在交戰,然而有些共同的部分,卻被戰爭壓抑了。【情,敵】的主角有 機會突破彼此的藩籬,但似乎到後來他們仍然各走各的,重重提起,輕輕放下,有點遺憾!

【告別黑夜】(L’adieu à la nuit)

圖片
2015年春天,Alex( Kacey Mottet Klein )準備到加拿大工作,臨行前去外婆Muriel(凱薩琳・丹尼芙)的農場與她餞別。Muriel側面得知他其實是要去敘利亞當聖戰士,她想盡辦法要阻止孫子出發,因為她知道他很可能一去不回。她能成功嗎? 安德烈・泰希內擷取法國社會真實事件:西方人受到激進回教組織吸收,棄絕基督教信仰與西方生活習慣,到敘利亞進行聖戰。觀影前,我以為這會是個沈重的故事,看了之後發現這更像一部懸疑片。影片一開始,Muriel巡視櫻桃樹園的景象寓意豐富:她和友人在園裡發現野豬破壞的痕跡,此時,天空忽然暗了下來。她抬頭仰望,友人在旁提醒她:「別看日蝕,眼睛會受傷。」導演在開場端出這個不尋常的自然現象,強烈暗示接下來要面對的事件,背後另有真相,並且會眩目到令她難以逼視。

【感謝上帝】:以天父之名(Grâce à Dieu)

圖片
劇情簡介 亞歷山大(Alexandre)發現多年前性侵他的普雷納神父(Prête Preynat)仍然繼續主持彌撒、接觸兒童,他聯繫里昂教區,要求教會解除普雷納神父的職務。在過程中,他發現自己撞到一堵沈默的高牆,教會與巴巴林(Barbarin)樞機主教幾十年來知情卻無作為,他將巴巴林一狀告上法院,並積極尋找其他受害者,結識了法蘭索瓦(François)、艾曼紐(Emmanuel),三個人催生了「解放言論」(La Parole Libérée)受害者協會。

《異裂》(Glass)

圖片
《異裂》是《驚心動魄》(Unbreakable, 2000)與《分裂》(Split, 2016)的續集,這三部曲從開始到結束,中間整整隔了19年時間。 看完《異裂》,非常佩服導演奈沙馬蘭說故事的功力。他不但讓故事有傳統的「表象迥異實情」轉折,還將各個角色們彼此之間的牽連做了個遙遠而令人恍然大悟的交代。 影片一開始,延續《分裂》的劇情,凱文綁架了三個啦啦隊女學生,準備獻祭給「野獸」。在兒子的幫助下,大衛開始尋找與調查「野獸」凱文的一切。兩人雙雙被捕並關進精神病院,這間精神病院也監禁了患有成骨不全症的「玻璃先生」。

【小偷家族】:愛的千百種可能

圖片
金獎導演是枝裕和喜以家庭為主題,拍攝過【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橫山家之味】、【 我的意外爸爸 】 等 一系列變調家庭電影,2018年再度以【小偷家族】贏得71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佳影片。 是枝裕和的電影,往往溫馨與殘忍像一對孿生兄弟般的相依相生。表面溫馨的劇情,很可能是對當事人的剝奪。在【小偷家族】中,是枝裕和將前幾部電影做了全盤性的綜合、消化與重新編寫,產生一部複雜交錯的作品。在本片中,他再度與中川雅也、樹木希林等「是枝組」班底合作。故事描述一個生活在東京底層的家庭,倚靠年金、微薄薪水和偷竊過活。【小偷家族】的片名很有趣,它既說明了這家人的組成,也暗示了這家族的結構究竟是不存在,是偷來的幻影。既是偷來,就無法長久存在。

消失的這段期間

將近兩年的時間(2017-2018),我幾乎不再寫網誌,人生起起伏伏,出了一本書,也度過一些困難的時刻,但幸好老天眷顧,一切都只是驚險。這番波濤翻滾下來,也讓我思考,究竟在什麼地方發展才適合我?但這不是此處的主題。 這段期間,由於顧慮到一些人的看法,我不再寫電影文,同時,也是因為我對於電影的態度有了轉變,讓我想提筆寫的電影少了,但相對的,當我想寫的時候,就真的很想寫,覺得實在沒有必要刻意壓抑它。 由於現在寫的時間少了,我會盡量針對有深刻感受的電影來寫,而不再寫遍所有看過的電影。 以上,算不上什麼轟轟烈烈的宣告,只是一點心情的紀錄,回歸自己喜歡的天地。

【郵報:密戰】(The Post)

圖片
電影根據1971年華盛頓郵報揭露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文件」,總共47卷、長達7000頁的密件,涵蓋美國歷屆四任總統杜魯門、甘迺迪、詹森、尼克森,顯示他們早就知道不可能打贏越戰,卻仍舊擴大戰事的國防機密。率先揭露內情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遭到聯邦法官禁止發布相關新聞,華盛頓郵報取得密件,剛才將報社送進紐約證交所的報社負責人凱瑟琳葛拉漢(Katharine Graham),面臨報社營運的存亡之秋與新聞自由的天人交戰,最終與總編輯班布達利(Ben Bradlee)攜手合作,堅持爭取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權利。